是像海浪声一样铮铮作响的风,是生疏的言语,是告别的重逢,是爱与讶异,是我与新竹交大。
——题记
2011年的九月份,我前往台湾新竹交通大学交换学习,恰逢那里的秋冬时节,似西安秋天一般的感觉。和天气一样,学校生活也并没有给我带来丝毫不适应,反而是新鲜多于陌生,充实并且快乐。
台湾大学的上课时间短,作业量少,给学生留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,而且他们的作业大多是创新型的,不是单纯的习题解答。学校里的社团活动也是丰富多彩,比较特别的有“姊妹会”,“懒人包”等,“懒人包”就是学长学姐们会将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研究成果放到一个邮箱中,供以后的学弟学妹们享用,当然,里面还有好多其他有用的东西。台湾学生很看重个人能力的培养,他们不会把上大学等同为一纸文凭,而是提升自己价值的途径。他们当地也有很多出去交流的机会,我身边的好多同学去过美国、澳大利亚、欧洲的许多国家。
作为大陆交换生,台湾史的老师会在每个有关大陆的问题里点到我,“那我们再请教一下大陆来的孙同学”,不过几乎一半的问题我都答不出来——我并不能确定在大陆是否有这样的一个客家部落或是小渔村。到后来,我学会了一些村落的闽南语名称,会滥竽充数地跟着他们一起念出台语的歌谣。闽南语里,漂亮的姑娘是水,饭的发音像是拨一根弦发出的振动,称赞时“很”和“非常”不算是负责任的副词,似乎要连说三个“红红红”“白白白”才算得是真的惊叹。
在学校,老师同学的热情友善也让我很感动。记得当时有次出去玩,回来时我错过了最后一次班车,被困在了山上,我的三个同学打出租来把我接了回去。我的班主任也非常替别人着想,记得有次有事找她,她怕我睡午觉,等我开门后发现她已经在门外站了半个小时,心里暖乎乎的。
临走的时候,我请台湾史老师收下我带来的陕西特产——一只凤凰的剪纸,老师是个瘦而端庄的女士,她握着双手,身体稍稍往后倾,然后扬起头问我,“你就要走了哦,在台湾去了哪些地方呀?”然后她伸出手来亲切而用力地握我的手腕,“你的报告很棒,讲的也很好。”她还说,她偷学了我的投影片,然后她又重新打开电脑,在一百多帧里仔细找着, 点开两三帧,“你看,这些卡通人物就是我从你的投影片里学来的。”最后她说,“那你以后有机会再来台湾。”我忙说几句谢谢就快步离开了,心情很是复杂。
总之,我觉得出去交流是一件挺有意义的事,它对于个人眼界的开阔,能力的培养都有很大的好处。但在选择时也要考虑到语言问题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。还有,在选课的时候要考虑与咱们学校的课程的匹配程度,不然回来要补一些课程。不过,在大学期间能出去看看大有裨益。
与新竹交大,匆匆相遇,匆匆挥别,无论今后是否再次邂逅,这段记忆永远不会褪色。
个人资料:
孙梦阳,女,微电子92,2011年9月到2012年2月在台湾新竹大学交换学习。